懒茜在澳洲看牙医(三)
看牙的费用
例行洗牙检查大概包括: 目测及X光片检查是否有需要补的龋洞, 然后洗牙、抛光、氟化处理。
以前住首都堪培拉去的诊所A, 离家里近、 医生是亚洲人看着有熟悉感、 收费相当低廉, 一直没什么问题。 洗牙和例行检查免费, 补一颗牙经过医保报销一定比例后自付约70刀。 当时我还凡事乘个汇率, 心疼钱。 现在看来, 真是良心医生。
后来搬去维州的墨尔本, 期间拔了一颗智齿。 因为是阻生齿, 牙根深及面部神经附近, 所以手术较复杂, 被牙医转诊到了市中心专门做口腔手术的医生处。 医保报销很少, 最后自付了约一千刀。 过程我以后另起一篇来细说吧。
再后来又搬到了这里:昆州的布里斯班。 估计老公以前也是误打误撞进了对的诊所, 所以这次他没多想, 随便打了个电话问了问, 我俩就去诊所B例行洗牙检查了。 心想总不会差太多吧。
电话里我们得到的信息是: 例行洗牙检查保险全报销, 不需自付。 谁知结账时却每人被收了一百多刀。 这和以前诊所A的落差有点大, 我俩深有被宰之感。 于是后续本应该填补的牙也就没再回去补。
H先生说, 另找一间补牙吧, 要找那种网站上大大地写着“例行洗牙检查免自付”的诊所。 于是三个月后我谷歌地图打开, 一间间诊所网页点开, 终于锁定了新诊所C。
由于没多久前洗过牙, 所以这次直接补牙。 然而因为我不记得哪颗牙要补, 所以又拍了张X光片。 看完片医生决定给我补一颗牙, 这颗牙在右下, 而我印象中诊所B医生说的是右上。 得, 补了一颗以后还有一颗。
谁知结账又是一次惊吓: 保险公司完全拒保, 自付了二百五。 拿着账单, 捂着麻药还没过的下巴, 我决定回家仔细研究。
第一次登上自己的保险账户, 首页大大地写着 “您的保单已过期两个月, 请续保”。 一问, 果然是因为猪队友的邮件管理不善, 漏看了催交保费的邮件。
队友补交了保费。 我查看历史账单和承保说明。 原来, 每个牙医对于不同保险设定的报销比例都是不一样的。 我们买的保险有“认可牙医”, 这些牙医报销的比例保证在60%以上。
诊所A不但是“认可牙医”, 而且有“例行洗牙检查免费”的优惠。 诊所B虽然是“认可牙医”, 但例行洗牙检查不全报销。 诊所C虽然例行洗牙检查全报销, 但补牙报销比例极低。 也就是说, 最优解是:去诊所C洗牙, 去诊所B补牙。
这下可好, 我走了个最劣解。
补牙乌龙事件
于是我又乖乖地回到了诊所B补牙。 牙医时隔三个月又见到我, 说你有两颗牙要补哦。
我:两颗?不是只有右上吗?
牙医:不, 是左上和右下。
我:哦, 右下那颗我上周在另一家补过了。
牙医:你确定?那个医生有没有拍片?
我:嗯!拍了!
牙医:那我们就只补左上。
这次的费用终于在期望值以内了, 按下不表。
回到家。 晚上刷完牙, 我照例扯牙线。 扯到右下倒数第二颗大牙时, 感觉隐隐作痛, 顿感不妙:莫非诊所C补的牙不是诊所B说的那颗?对着镜子看了半天, 也没看出诊所C给我补的右下究竟是哪一颗。 不愧为两百刀的牙, 这补得也太好了吧……
这难不倒我。 翻箱倒柜把之前的账单翻出来:45号牙?这是哪一颗?问谷歌!怎么是颗门牙?哦这是美式编号。 美国净扯些没用的, 什么美式英制、开氏温度…… 看来得搜澳洲编号……
终于搞清楚了。 好嘛, 补的不是疼的那颗牙。 牙医等我!我又要来了!
看来即使在澳洲, 也不能犯迷糊。 至此深刻理解了新闻里为什么会出现拔错牙的乌龙事件。